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 本刊以本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师及从事骨质疏松的专业和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本专业领域内国内、外科研的最新成就,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主办单位: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710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70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5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108
- 国内刊号:11-3701/R
- 出版周期:月刊
-
β受体阻滞剂降低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研究进展
高血压和骨质疏松是与年龄相关的老年人群常见共发病,两者具有一定的共同病因。高血压能够使患者的骨密度降低,从而增加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物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骨密度,从而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风险。本文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高血压增加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及β受体阻滞剂通过影响骨代谢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等方面......
作者:谭权昌;赵雄;雷伟 刊期: 2014- 12
-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随着全球社会老龄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危害性大,早期不易诊断,起病隐匿,易造成骨折,是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化研究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从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传统病因病机的现代化认识,到宏观骨生物力学深入至微观信号通路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中药成为一条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新途径。......
作者:马少华;马勇 刊期: 2014- 12
-
治疗骨质疏松新靶点:辅助T细胞-17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至今还没有被阐明清楚,目前还没有彻底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但是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可以为骨质疏松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方法。近的研究表明了辅助T细胞(Th)在骨量丢失(一种系统性的炎症反应)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作用。然而,在一些已经发表的文章中,Th1/Th2细胞在调节破骨细胞的功能上存在着争议,这一争议被新近发现的Th17细胞所解决。Th17是一种新亚型的......
作者:许可;李稚君;马信龙(审校) 刊期: 2014- 12
-
Runx2基因对骨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
人体骨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吸收旧骨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形成新骨的动态平衡的过程。Runx2(corebindingfactoralphal1,核心结合因子a1)是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形成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调控成骨细胞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基因的表达和成骨细胞周期参与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本文就Runx......
作者:唐欢;许海甲;侯煜东;方卫军;李章华 刊期: 2014- 12
-
脂肪因子 chemerin 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展望
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医学界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与防治的研究愈显重要。近年研究表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量减少常伴有骨髓中脂肪组织含量的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能与骨代谢中成脂和成骨的比例有关。骨髓中脂肪组织在骨形成和造血支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具有内分泌调节功能,释放出一系列重要的分泌性因子,比如:leptin、adiponectin、chemerin、resistin、visfatin等,......
作者:陈曾;徐展望;向亮;张鹏;张键 刊期: 2014- 12
-
ISCD 和 IOF 关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评估(FRAX)临床应用的共识
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ClinicalDensitometry,ISCD)和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OsteoporosisFoundation,IOF)于2010年11月14日在罗马尼亚的Bucharest召开FRAX共识会议(PDC),随后召开了为时两天的主题为“FRAX在临床应用的共识”的ISCD和IOF共同会议。在来自ISC......
作者:胥晓明;李娜(译);程晓光(审校) 刊期: 2014- 12
-
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等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病因多样,分子机制复杂,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流行病之一。人体生活在一个充满氧气的环境,在其代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断产生活性氧(ROS),当人体因为衰老、疾病等原因产生ROS与消除ROS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机体便产生氧化应激。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ROS诱导的氧化应激在骨质疏松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多的ROS通......
作者:周年;刘波;徐彭 刊期: 2014- 12
-
唑来膦酸连续2年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连续2年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急性发热反应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连续2年静脉使用唑来膦酸5mg滴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共46人。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87±6.77)岁。观察每次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及每例患者前后2次药物输注后发热出现情况。比较治疗第1年、第2年骨质疏松差异及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差异。结果46......
作者:杨毅;李蓬秋;鲜杨;张学军;吴冀川;包明晶;张磊;杨艳;朱显军;刘丽梅;曹旭 刊期: 2014- 12
-
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edlink公司Osteocore3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本地区417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各年龄段、各部位的BMD均比非骨折组低(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近端骨量逐渐丢失,除了45~50组,其余各年龄段骨折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5......
作者:唐正午;戴祝;陈志伟;廖瑛 刊期: 2014- 12
-
安氏Ⅰ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下颌骨骨密度的测量分析
目的:探讨安氏I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下颌骨骨密度的差异,为不同骨面型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面部基本对称安氏I类患者88例,其中均角患者32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1.0岁)作为正常对照,高角患者27例(男性1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22.5岁)、低角患者29例(男性15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21.0岁)作为两实验组,88例患者均拍摄数字化全颌曲面断层片,采用......
作者:吕晶晶;赵玺;米丛波;董红宾;张双 刊期: 2014- 12
动态资讯
- 1 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 2 体重、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
- 3 骨碎补总黄酮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 4 大鼠后牙牙槽骨吸收模型的建立及破骨细胞的鉴定
- 5 去势法兔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探讨
- 6 内脂素、抵抗素与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关系的研究
- 7 辛伐他汀部分阻止尾悬吊大鼠股骨近端骨量的丢失
- 8 胶东半岛健康成年人群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 9 他汀类药物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研究进展
- 10 骨质疏松与类风湿关节炎
- 11 古溪针刀辅助鲑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 12 专业运动员与办公室工作的普通人群腰椎椎体骨密度的测量与比较
- 13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局部骨密度的差异性研究
- 14 青少年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与腰椎骨量、骨密度的相关性初分析
- 15 P75NTR在兔骨折不愈合局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16 DXA预测髋骨骨折的应用进展
- 17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骨密度关系
- 18 绝经后妇女血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与骨密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 19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肾性骨病及血管钙化影响的比较研究
- 20 阿仑膦酸钠预防非骨水泥型假体周围早期骨丢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