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 本刊以本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师及从事骨质疏松的专业和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本专业领域内国内、外科研的最新成就,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108
- 国内刊号:11-370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肌少症的CT、MR诊断及临床意义
齐萌;张思伟;刘波
关键词:肌少症, CT, MR, 临床意义
摘要:肌少症(sarcopenia)于1997年被正式定义,是一种与年龄相关、全身广泛性复杂综合征,主要特征为骨骼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功能减退.肌少症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明显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群死亡率,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肌少症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肌量的评估是诊断肌少症的重要方面.双能X线及生物电阻抗可测量全身肌量,但是精确程度不高. CT与MR目前被认为是评估骨骼肌量的形态学金标准. CT、MR骨骼肌形态学相关研究,与骨质疏松及脆性骨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以对老年人及各种疾病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进行预测,并对身体成分及增肌训练的效果进行监测.临床在进行CT及MR检查,尤其是对老年人进行检查的同时应注意对肌少症的筛查与诊断.本文就肌少症的CT、MR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