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 本刊以本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师及从事骨质疏松的专业和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本专业领域内国内、外科研的最新成就,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108
- 国内刊号:11-370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伴神经症状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郭丹青;张顺聪;李大星;唐永超;莫国业;梁德;李永贤;郭惠智
关键词: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分型, 神经症状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塌陷(OVC)伴神经症状(N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2010年8月至2016年6月共40例OVC并NS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女35名,男5名,年龄53 ~95岁,平均72.4岁,通过检查侧位X线片、胸腰椎MRI、胸腰椎CT,将骨折分为新鲜期及陈旧期(含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陈旧性椎体骨折不愈合根据骨折部位过伸位CT分为A1(可复位稳定型)、A2(可复位不稳定型)、B(难复位型),并按椎体塌陷程度及形态分为轻、中、重、极重度塌陷,极重度塌陷进一步分为扁平型、楔型、凹陷型.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疼痛评分VAS、ASIA神经功能分级、体征、骨密度,测量椎体大塌陷程度、胸腰段后凸角、后壁骨折块椎管占位率.结果 临床症状:40例患者中,38例(95%)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胸腰部疼痛;伴下肢神经症状19例(47.5%);伴肋间神经支配区域放射痛22例(55%);鞍区麻木伴小便障碍2例;双侧腹股沟疼痛2例,腰背痛VAS评分0~8分,平均6.6分,神经放射痛VAS评分3~8分,平均5.8分,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5例(12.5%),D级10例(25%),E级25例(62.5%);骨密度平均T=-3.5SD;影像学表现:46个受累椎体,陈旧骨折不愈合30例(65.2%),其中A2型56.7%,其次为B型26.7%、A1型16.7%,新鲜骨折13例(28.3%),陈旧骨折畸形愈合3例(6.5%);28个椎体CT发现椎体内“真空征”;极重度塌陷椎体共34个(73.9%),楔形50%,凹陷型32.4%,扁平型有17.6%;重度塌陷9例(19.5%),中度塌陷3例(6.5%),无轻度塌陷椎体;36个(78.3%)患椎分布于胸腰段,25/36例(69.4%)胸腰段cobb >30.,下腰椎7例,胸椎3例;中央管狭窄30例,椎间孔狭窄10例.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伴神经症状的临床表现典型特征为胸腰背部疼痛,体位变动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时可稍减轻或消失.神经损害相对较轻,多以下肢根性症状或胁肋部区域神经放射痛表现为主,部分表现为动态神经压迫,还可出现鞍区麻木及二便障碍.影像学以陈旧不愈合期-A2型为多见,其次为B型,CT往往发现椎体内“真空征”,多分布于胸腰段,骨折形态以极重度塌陷-楔形为主,往往伴有严重的后凸畸形及骨质疏松,引起中央管狭窄为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