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刊物, 本刊以本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和临床医师及从事骨质疏松的专业和管理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本专业领域内国内、外科研的最新成就,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国际刊号:1006-7108
- 国内刊号:11-370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骨缺损修复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郭宜姣;李文华
关键词:骨缺损, 基因工程,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摘要:临床上对于骨缺损的治疗从截肢,自体骨、异体骨移植,到目前的生物活性材料、骨组织工程、基因工程治疗,依然没有能够彻底进行骨缺损修复的方法,这也一直是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各种方法的技术水平还不完善如手术时间和方法掌握,生物活性材料的制作等,另一方面是因为骨缺损的局部反应较复杂如骨髓损伤较重,血运较差,断端存在的硬化反应等以及传统治疗后的并发症较多如免疫排斥较重,成骨作用不良,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长期引发的疼痛等,这些原因都在不同程度的制约骨缺损研究的前进。只有从骨的修复与生长机制出发,联合应用多种方法,相互补其不足,从中找到突破点,才能完善骨缺损修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简要描述自体和异体骨移植在治疗骨缺损时的优缺点,着重叙述骨组织工程与基因工程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包括生物材料的更新换代、目的细胞的种类增加、生长因子与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等,这其中探讨了生物修复骨缺损工程中两种方法各自的利弊,阐述两种工程联合应用的优缺互补,后提出骨缺损治疗研究方向上的新思路与新问题。
友情链接